close

 


前陣子經由學生推薦的ㄧ本書--親愛的安德烈


龍應台藉由36封的書信往來,拉近她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每封信都深具意義且文中不時透露出她對安德烈的關心及期待


看完後,佩服她的學識淵博更佩服她教育孩子的用心及耐心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


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


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彷彿可以不必了。


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


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


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



說出了多數家長心聲


 


 


中國人的感情是含蓄,是保守,是不會說出口的


造成管教孩子的方式變成是威權式


孩子到了國高中時期,正經歷人生中的狂風暴雨期


聽不進也聽膩那些教條式的管教或關心


家長們開始茫然,開始害怕,開始覺得孩子叛逆,覺得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龍應台將他對孩子的情感化作文字,供給大家參考


替正在走此路的親子關係點亮ㄧ盞明燈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寧子 的頭像
寧子

走過寧子的歲月

寧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