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3.17參加由台大地理陳俊全教授帶領的台北縣教師東北角研習


 


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就是來到野柳地質公園


 


寧子印象中的野柳還停留在10多年前的大學時期


(啊~不小心透露出寧子的年齡)


 


渾然天成的自然美景被人們糟蹋


 


那時來野柳感覺不是很好,整個環境毫無規劃可言


 


可是,這次考察讓我對野柳完全改觀呢!


 


 


 



<野柳地質公園入口處>


 


野柳現在是大陸客的愛來的景點之一


 


我在拍照時,一團大陸客也正在門口拍照,一個接一個


 


我完全找不空檔拍無人的入口景象


 


所以,照片上的"老杯杯"正是來自對岸的同胞啊!!


 


 


 


 



野柳門票:全票$50,半票$25


 


園區開放時間:每日全區開放,上午8時至下午5時


(依季節彈性調整,5月至9月份延長至下午6時,假日延長至6點30分)


 


 


 



台大地理系陳俊全教授


 


聽過簡報後,才知道野柳環境改善,陳教授給予了相當多的指導


 


那當然


 


美麗的風景只靠少許人的維護與改善是不夠的


 


還賴全民素質提昇,一起細心呵護與愛護


 


 


 



野柳現在是委託新空間有限公司管理


 


新空間有限公司經理正在跟我們說明野柳的環境


 


 


 


 


 


 



野柳地質公園有提供住宿


 


 


 



野柳地質公園裡架設的攝影機


 


畫面會直接傳輸到台大地理,陳教授可以隨時掌握遊客的資訊








山寨版女王頭


 


陳教授有一次聽到大陸客說:這假的女王頭比真的還真...


 


 


野柳地質公園(原野柳風景區)位於台北縣萬里鄉沿海地區


 


其地形大致上為一個凸出於海面的岬角,因為長期受海浪跟東北季風侵蝕


 


形成相當多的奇岩怪石


 


以下地質介紹,多節錄至野柳地質公園全球資訊網
 



<單面山>


 


是指一翼坡度陡急、另一翼坡度較為和緩的山形


 


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地層被不等量抬升而形成的一種構造地形


 


 


 




<海膽化石>


 


呈現花瓣狀的海膽化石,屬於實體化石


 


仔細看看腳底下的石頭,很容易就發現海膽化石哦!!


 


 


 


 



<風化紋>


 


自然界中的水和空氣,常常會沿著岩石的節理進行風化作用


 


若水中或岩石內含有鐵的成分,在長期風化作用的結果之下


 


鐵質成分會氧化而生成氧化鐵,顏色也轉為褐色或咖啡色,氧化作用越完全,風化紋的顏色也越深


 


 


 




<海蝕湖穴>


 


海岸岩石表面原本就有一些因差別風化而產生深淺不一的凹穴


 


當海水挾帶著石粒進入凹穴,石粒受到海水的旋轉帶動與凹穴內部產生摩擦


 


不停地向下以及向四周鑽挖,伴隨著風化作用的進行


 


於是凹穴日漸擴大加深,成為一個深井似的海蝕壺穴


 


 


 



<薑石>


 


岩層中含有不規則結核,當結核周圍較軟的質地經侵蝕後凹下


 


使得較硬的結核露出地表,接著再經風與海浪侵蝕,形成飽經風霜的粗糙外表


 


薑石表面縱橫交錯的紋路,則是當結核還深埋在地層中時


 


因地殼擠壓所造成的破裂面。這些類似老薑根節的紋路,在地質學上稱為「節理」


 


因粗糙的外表,再加上灰中帶黃的色澤,與做菜用的老薑十分相似,所以稱做薑石


 


 


 


 



<燭台石>


 


園內最奇特的小地景,燭台石略呈圓錐狀直立於地面,直徑約在0.5~1公尺之間


 


上細下粗,頂部中央有含石灰質的圓形結核,周圍有環狀溝槽,如同蠟燭台一般


 



燭台石的形成分為三階段:


 



  • 露出燭火:燭火其實就是岩層中的一顆球形結核,顆粒並不大。由於結核比周圍的砂岩堅硬,較能抵抗海水的侵蝕,因此當海水侵蝕掉砂岩時,球形結核便微微突出於地面。

 



  • 挖出溝槽:海浪打在結核上,很自然的會圍繞著結核四周流動,於是便逐漸侵蝕掉結核周圍的砂岩,向下挖出一圈溝槽,圓球狀的結核便漸趨成型。

 



  • 切割出燭臺:由於結核外圍有一帶環圈,十分堅硬,因此海水便依著這個環圈的形狀向下切割、侵蝕,漸漸雕出圓錐狀的外形,「燭台」便巧妙而生。時間一久,燭台被海水越雕越修長,完成了一座唯妙唯肖的燭台石。

 


 


 


 



 


 


 


 



<蕈狀岩>


 


野柳的海蝕平台上有兩群外觀似磨菇


 


上部有一個粗大的球狀岩石,下方是較細的石柱佇立著,這種岩石稱為蕈狀岩


 



蕈狀岩形成過程分為三階段:


 



  • 岩層間有兩組破裂的節理,大致垂直於海平面,於是海水容易沿著節理侵蝕,而形成一列列類似柱子的岩柱。

 



  • 岩柱的上層是含鈣質的砂岩層,比下方的岩層較堅硬,在同樣的海水波浪、季風及烈日等共同因素作用下,發生了差異侵蝕,上方鈣質的砂岩層較耐侵蝕,而下方的岩柱較容易被侵蝕,久而久之,形成上粗下細的蕈狀岩。

 



  • 蕈狀岩受到持續的板塊擠壓作用,逐漸隆起而脫離海水面,一旦脫離海水面受到不斷進行的風蝕、雨蝕等大自然作用,便慢慢形成現在所見的蕈狀岩,而且會繼續接受大自然的雕塑。

 


這個蕈狀岩長的像不像留個小辮子的女生背影啊!!


 


 


 



<冰淇淋石>


 


因岩石上部的結核含有較多碳酸鈣不易被風化,而頸部由砂岩構成較容易受風化


 


因此差異侵蝕的結果,形成造型奇特的奇石


 


若從海岸面對山壁的方向看,就像炎炎夏日中最受歡迎的冰淇淋


 


 



<斷頭蕈狀岩>


 


風化時間過久,蕈狀岩的頸部越來越細


 


上半部的硬岩就會掉下來


 


 


 



走到另一邊去,出現了步道,也出現了人潮


 


因為野柳的地標即將出現


.


.


.


.



<女王頭>


 


野柳的標誌女王頭是蕈狀岩的一種


 


在地殼抬升的過程中,因受到海水差異侵蝕而逐漸形成今日的面貌


 


若以其高度比對台灣北部地殼平均上升速度推算,女王頭的芳齡將近4000歲


 


也因為年代久遠,女王頭的頸部已經非常纖細了


 


現在經由自然的風化,女王頭可能幾年後就會斷掉


 


若是人們不斷觸摸其頸部,將會加速其風化速度


 


所以,有良知的朋友們,千萬不可再去觸碰女王頭的脖子哦!!


 


 


 


 



<海藻>


 


綠藻主要分佈在潮間帶


 


尤其在冬、春季之間,常可發現大片綠藻密集覆蓋在礁石表面


 


很像替野柳的礁石穿上一件綠色大衣呢!!


 


 


 



<大象石>


 


看的出來象鼻在右邊嗎??


 


象石是質地較堅硬的石灰質結核或塊石,在差異侵蝕作用下所形成的特殊地景


 


再加上穿孔貝的痕跡,形成生動的臉部表情


 


 


 


 



<仙女鞋>


 


傳言是天上的仙女下凡來收妖野柳龜這妖孽後,不小心遺忘在海岸的鞋履


 


屬於薑石的一種,形成原因是因為岩層中含有較堅硬的鈣質岩塊


 


在這些鈣質岩塊周邊較為鬆軟的岩層,受海水長期淘洗而剝落


 


加上地層擠壓出縱橫交錯的裂縫,留下了鞋子的造型


 


 


 



 


 



<風化窗>


 


岩塊的表層在風化作用差異侵蝕下而呈現窗櫺狀的外形


 


凹陷的外形扁平,一片片地鋪攤在表面,讓表面滿是大小不一的坑洞


 


猶如在地上開的一格格小窗戶,風化窗之名便由此而得


 


要離開野柳地質公園前,再留下一張照片當作回憶


 


走出野柳地質公園,得到了滿滿的知識


 


很感謝陳教授細心的解說


 


讓平常在課本上的知識變的更加鮮活


 


也很感謝新空間公司努力維護野柳的美景


 


有機會一定會跟孩子們大力推薦野柳滴~


 


 


 



只是看到野柳外面的攤販,覺得跟地質公園不搭調


 


若是想將野柳地質公園推向國際


 


外面的攤販勢必要再重新整頓,規劃一番啦!!


 


<閱讀延伸>


台北東北角風稜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