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5離開竹子湖的冠宸食館後
我們本來要直接去中山樓參觀
可是,老公說想先帶小孩去附近的小油坑噴氣孔看看
讓孩子增長火山地形的知識
想想五歲多的敏芯,她的認知應該可以理解簡單的火山作用
ok,馬上轉戰到小油坑
小油坑為一處後火山活動地質景觀區
位於七星山的西北麓,海拔約805公尺
以「後火山作用」所形成之噴氣孔、硫磺結晶、溫泉及壯觀的崩塌地形最具特色
ps.結果逛完小油坑,開車到中山樓時,已過開放時間,原來只開放到下午三點,很沒誠意耶!!
<遊客中心的解說牌>
開放時間:每日9:00~16:30,每週一休館,遇假日順延
服務電話:(02)2861-7024;販賣部:2861-8059
地 址: 11292 台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 69 號
<服務項目>
- 預約解說導覽。
- 提供遊憩諮詢。
- 火山地質地形、溫泉、噴氣孔成因及動植物生態、模型、圖片解說展示。
- 免費宣導影片欣賞,播放時刻如下:
上午:09:00;10:00 ;11:00 ;
下午:14:00 ;15:00 ;16:00 ;等整點播放。
播放影片名稱: 草山飛鷹、臺灣藍鵲、六足王國 等,視遊客狀況機動播放。
- 解說出版品、紀念品、乾糧及飲料販售〈委外經營〉。
<大屯火山群立體模型圖>
<小油坑噴氣孔模型>
這個噴氣孔會真的噴出水氣耶!!很逼真呢!!
噴氣口旁可以一直聽到嘶嘶嘶的水蒸氣噴發聲
黃黃的物體,是水蒸氣將地底的硫磺帶出來後,附著在地表石頭旁的結晶
<小油坑最大的噴氣孔>
遊客不能靠近哦!
另外補充:陽明山其實還有大油坑噴氣孔
只是,大油坑的地點較隱密,不易抵達
名氣就不如小油坑囉!!
家人合照
從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擷取火山活動的說明
幫大家增長知識囉!!
<火山活動> |
大屯火山群彙的地質資源,除了有13處溫泉、四散分布的大大小小噴氣孔,以及噴氣孔周邊黃色的硫磺結晶,與氣勢磅磁、霧氣蒸騰的地熱之外;火口湖與斷層,亦是火山區內最典型的景觀特徵。
若以火山的外形來看,按形狀的不同,有所謂的錐狀火山和鐘狀火山之分;錐狀火山是由火山爆發所噴出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交互堆壘於火山口四周而形成的,其中以七星山最具代表性;七星山海拔1,120公尺,為陽明山國家公園最高的一座山,在園區內眾多火山中,它的噴發時間最遲,但所呈現的火山錐外型也最完整。
通常,在大型火山形成時,常有熔岩自山腰流出,並在附近形成另一座小火山,這種現象我們稱為寄生火山。而火山熔岩中,因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矽成份,黏度大而流動性小,因而常形成高度不高,且似覆鐘狀的圓形小丘,故又稱鐘狀火山,曾如面天山即是大屯山的寄生火山,紗帽山則是七星山的寄生火山。本區的種種火山活動在30萬年前的紗帽山形成後即趨於停止,留下的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各種後火山活動遺跡。
一般說來,火山活動中岩漿噴出之處,我們稱為火山口,其特徵大多是內壁陡峭的窪地,面天山、磺嘴山和小觀音山上的火山口即為其例;而所謂的爆裂口又不同於火山口,係指在高溫的火山氣體噴出地表時所形成的凹口,早期冷水坑附近的地形正是完整爆裂口的呈現;至於噴氣孔活動最強烈的大油坑、小油坑、馬槽、庚子坪等地則因火山熱液、噴氣的腐蝕,使得岩層鬆散,遇到地震或大雨則發生崩落,是典型的崩塌地形。
凹陷的火山口常因盛積雨水成為湖泊,我們稱之為「火口湖」,向天池即是一例。又原本山谷中的溪流被火山噴出的熔岩堵塞,積水而成的湖就叫做「堰塞湖」,位於七星山與大屯山之間的竹子湖即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唯當地在湖水乾涸後,今日已開墾為蔬菜、花卉之栽培區。
本區的溪流均以放射狀向四方流瀉,溪流流程短、坡度陡、水流急,致使峽谷與瀑布特別多,區內較著名的瀑布有大屯瀑布、楓林瀑布、絹絲瀑布與聖人瀑布;主要的溪流有源於七星山北麓的北磺溪、源自七星山南麓的南磺溪、還有南向的雙溪及東流的瑪鍊溪等,溪水量受季節性降雨量的影響有十分明顯的差別。
溫泉的形成有三個要素:首先,地下必須有熱水存在,其次,必須有靜水壓力使熱水上湧,第三,岩石中必須有深長的裂隙做為熱水通達地面的管道。
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溫泉和噴氣孔的分布則與金山斷層的走向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地殼內部力量加之於岩層上,使得岩層在破裂後,沿著破裂面向兩側滑動,當地表水滲入地底深處經熱源加熱後,大部份熱液貯存在滲透性良好的岩層中,小部份則順著斷層的縫隙冒出地面,此即溫泉的由來;如果熱水的溫度超過沸點,在地下就已汽化成水蒸氣再噴出地面,便形成噴氣孔,以上均是所謂的後火山活動現象。
沿著北投到金山之間有一條長的18公里,寬約3公里,散布著硫磺噴氣孔的狹長地帶,此帶為本區重要的溫泉地熱分布區,其中以大磺嘴、小油坑、馬槽、大油坑、死磺子坪和姨子坪等地之噴氣孔活動最為劇烈,而陽明山區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溫泉資源也正位於此一帶狀地區。
本區各溫泉依所含化學成份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
1.酸性硫酸鹽溫泉又稱為白磺;大磺嘴、竹子湖、死磺子坪、庚子坪的溫泉都屬於這一種。 2.酸性硫酸鹽氯化物溫泉又稱為青磺;以馬槽、大油玩的溫泉為代表。 3.中性碳酸氫鹽溫泉又稱鐵磺水;其溫度較低,多以地下水間接加熱而成,如鼎筆橋、冷水坑的溫泉。
能在天然的景緻裡浸泡在霧氣蒸騰、滑溜舒暢的溫泉中真是無比的享受,無怪乎總有不少人不辭路遠,每天必定來此報到,溫泉的魅力由此可見。
火山地質、地形
1.火山岩的種類及礦物
整個大屯火山群的火山岩完全以安山岩為主,安山岩的成分以斜長石和鐵鎂礦物為主,鐵鎂礦物中以普通輝石、紫蘇輝石及角閃石最常見,在野外觀察所採集到的標本,會發現有些顏色較深、結晶較大的礦物,肉眼即可見到,這些就是鐵鎂礦物,至於其他的部分就不太容易用肉眼看到結晶,這樣的組織稱為斑狀組織,是安山岩一個很大的特徵哦!除了普通輝石、紫蘇輝石與角閃石等鐵鎂礦物較常見外,偶而也可見到橄欖石及黑雲母。由不同的火山噴發、不同的出露地點的熔岩流中,各種鐵鎂礦物的含量並不一致,因此依據鐵鎂礦物的種類與含量的多寡,將安山岩細分為六大不同的岩類:兩輝安山岩、含角閃石兩輝安山岩、夾橄欖石角閃石兩輝安山岩、角閃石兩輝安山岩、紫蘇輝石角閃石安山岩及角閃石安山岩等。
2.火山體
在野外所見到的火山外形,依據噴發的型式與成份的差異,可分為三種:盾狀火山、錐狀火山和複式火山。盾狀火山外形呈扁平低緩,底部甚大,坡度甚緩,形狀如平放地上的盾牌,熔岩流以流動性較佳的玄武岩質岩漿為主,因此在以安山岩為主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看不到此種火山。錐狀火山則是具較陡坡的圓錐狀外形,如果是由噴發出的大量火山碎屑岩渣所堆積而成的火山稱為火山渣錐;若是由黏致性較大、流動性較差的中性或酸性熔岩所形成的火山,通常呈鐘狀的渾圓外形,不具有火山口,形狀像倒置的碗,如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紗帽山、大尖後山等都屬此種錐狀火山。
複式火山的外形呈圓錐狀,上部坡度較陡,下部較平緩,是由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岩交替噴出成互層所形成,又稱為層狀火山,頂部具有明顯的火山口,全世界大部分的火山,尤其是位於島弧的火山,均屬於此種火山體。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火山都以複式火山為主,如七星山、小觀音山、大屯山、竹子山及磺嘴山等都是。
3.火山口
地底岩漿噴出地表形成火山,頂上常形成一個凹陷的盆地,稱之為火山口。火山噴發停止後,火山口常會積水成湖,稱為火口湖,如長白山的天池即是。火山口依形成機制的不同可分為3種,爆裂火山口,陷落火山口與沉陷火山口。爆裂火山口是火山把其通道頂端爆開,形成凹陷之火山口;陷落火山口是火山噴發後期,岩漿庫掏空,新的岩漿來不及補充,因此無法承受上部岩層的重量,於是造成陷落所形成。至於沉陷火山口則與大地構造有關,在火山噴發前,岩漿上昇的同時發生陷落所形成,然後岩漿沿著下陷所形成的裂隙噴出。國家公園的主要火山都有爆裂火山口,不過因受到風化侵蝕的作用,大都已不明顯。並且在火山開始噴發時,先形成一沉陷火山口,然後岩漿沿著陷落的周圍裂隙噴發至地表,構成今日火山的排列方式。
火山的故事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火山噴發的年代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從280萬年前一直持續到250萬年前,此時的噴發並不劇烈,僅有原始大屯山的噴發,所形成的火山岩零星分佈於大磺嘴(硫磺谷),之後沉寂了將近有170萬年左右,於80萬年前才再度噴發,這個時期的噴發活動規模很大,所有的火山大都集中在70-50萬年之間活動,所有的火山也都在這一時期形成,隨著時代的年輕,火山活動的規模也愈來愈小,差不多在20萬年前,才完全結束整個火山活動的歷史。
|
留言列表